生在宁夏、长在宁夏,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,从事涉农相关工作至今,与农业结下了深深的不解情缘。他就是我校校友、宁夏金凯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华。
从业务员到董事长
林振华1985年考入我校农机设计制造专业,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有企业、宁夏农业机械总公司工作。10多年间,林振华从公司业务员做起,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,于2001年担任总公司总经理、党委书记。一年后,林振华又积极响应自治区国企改制的号召,带领公司改制成股份合作制企业,并出任董事长。
在林振华看来,国企改制无异于一场革命。当时公司有近百名在职员工、六十多名离退休员工,此外还涉及各市县农机公司700多名干部职工。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系统改制,在林振华的领导下,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全部改制,改得也比较成功、彻底。没改制前总公司每年八千万左右营业额,连年亏损。改制后总公司系统每年营业额将近四个亿,且每年都能实现六七百万的盈利。无论是解决就业还是上缴税收都实现了稳步增长。
林振华学的是农机,带着把农机事业做大做强的情怀,他又牵头在宁夏固原市投资3.2个亿建设农资农机专业市场。市场占地近四百亩,吸引三四千人就业,规模为西北之最。市场的设立解决了固原地区农资、农机、工程机械、农用汽车等沿街经营的问题,既便于用户选购和政府管理,还提升了城市的形象。每年的交易额八亿左右,每年整个市场上交两千万左右利税,辐射、示范、带动作用明显,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标杆企业。
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
宁夏固原处于六盘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。近年来,林振华积极响应号召,投身脱贫攻坚事业。
枸杞是宁夏第一特产,也是非常好的药食同源物品。固原地区属高海拔地区,早晚温差大,枸杞生长期长、品质好,有效营养成分比例高,市场前景广阔。
2013年底,林振华联合几家企业成立宁夏正杞红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,投资三千万元在固原三营镇流转三千亩土地,建设生态绿色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,积极开展产业扶贫。林振华告诉记者,种植枸杞一般第三年才能结果,再加上市场开拓成本,因此基地建设投资大、见效慢,刚开始每年都亏损几百万。随着产量的逐年递增和市场的开拓,2019年终于不再亏损,并开始盈利。
六年多来,基地的建设解决了周边六个村、近三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民就业、收入问题。农户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费,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挣钱。公司光每年要支付给贫困户和农民的现金就有五百万左右。此外,公司还重视当地技术骨干培养和商标、品牌建设,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,离架种植等先进技术,带动了周边十多个乡镇、两万亩土地的农户和合作社的枸杞标准化种植,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安全性。并且农户枸杞只要达到标准,公司全部以高于市场价收购,形成了良性循环,真正实现了龙头企业+科技+农户(合作社)的产业扶贫模式。目前,公司已发展成为宁夏枸杞产业最南端的行业龙头企业,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也是自治区产业化扶贫的龙头企业,枸杞产品通过有机和绿色认证。
这些年来,林振华还积极投身公益扶贫事业。2016年他把公司四千多万元资产的办公楼拿出来,投资建设了六盘山创客汇——固原第一个国家级双创基地,以农产品电商创业为主,吸引400多名年轻大学生、返乡青年、复转军人创业,三年来,累计孵化八十多家企业。
林振华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。当选自治区人大代表、固原市人大代表和固原市原州区人大代表。还作为宁夏企业界代表参加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,受到汪洋、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。
学农爱农情怀不能丢
搞农业的人都知道,农业产业投入大、见效慢,还十分辛苦。林振华说,是学农爱农的情怀支撑着他一路坚持了下来。
从毕业到现在,林振华一直没离开过大农业。他说,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他的团队里,或者他的合作伙伴里,有好多西农校友。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做事情踏实低调、不声张。这么多年从事农业产业,遇到了很多困难。但大家都坚守了当初那份初心,共同克服一个个困难,尽己所学、所能为农业发展出力。
林振华还担任学校宁夏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,几乎每年都回学校三四次。他说,对学校有着割不断的情愫,每次回校都感觉很亲切。看到有很多学子都在创业,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,希望同学们先就业再创业。他表示,只有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,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,同时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经济基础,再结合所从事的工作或专业创业,这样比较容易成功。如果不脚踏实地、没有实践的磨练,那么创业就是纸上谈兵。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学生,要热爱农业,有学农爱农的情怀,真正钻进去,不能浮在上面。
采访最后,林振华表示,近年来,随着国家加大农村投入,精准扶贫、乡村振兴、美丽乡村建设、田园综合体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战略持续推进,给广大学农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。希望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学农爱农事农队伍,在农业农村广阔舞台建功立业。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
西农深圳体育博彩app研究院